(莎阿南24日讯)由于莎阿南、八打灵再也和梳邦再也区具备多项优势,在公共交通“最初与最后一哩路”(first & last mile)连贯性方面的表现最为理想。
雪州投资、贸易及公共交通行政议员黄思汉指出,这些地区的连贯性奏效,主要归功于高人口密度、良好的土地利用与混合发展模式、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,以及设有专用基础设施,如快捷巴士系统、电召客货车(DRT)、接驳巴士与人行道。
“此外,高等教育机构、购物中心、办公楼等重点目的地的集聚、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,以及私人界在公交设施建设上的参与,也进一步推动这些地区的交通贯通表现。”

黄思汉今日在雪州议会上回答双溪拉玛区州议员莫哈末沙菲益关于“最初与最后一哩路”衔接效率的提问时指出,公共交通与高密度发展的结合,是促成有效连通的核心因素。
他说,雪州公共交通的“最初与最后一哩路”生态系统,需要整合多种交通模式,包括州政府推出的雪州精明巴士、人行步道、微型交通工具,以及中央政府提供的轻快铁(LRT)、捷运(MRT)与Rapid KL巴士服务。
此外,黄思汉指出,州政府正致力提升“最后一哩路”网络的覆盖,但在人口较稀少或位于乡郊的地区,如瓜拉雪兰莪、沙白安南及乌鲁雪兰莪部分地区,相关反馈较少。
“这是基于多项因素,包括低人口密度导致居民前往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更远、对常规公共交通的需求偏低、缺乏人行道与天桥等配套,以及接驳服务在当地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性。”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