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莎阿南8日讯)位于雪兰莪北部、生态多样性丰富的沙白安南,有望成为州内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认可的生物圈保留地。
这片面积达81公顷的保护区涵盖多个森林保留地,包括瓜拉安南森林保留地、班佳北部(Banjar Utara)森林保留地、武吉塔烈(Bukit Tarek)森林保留地、武吉布拉达(Bukit Belata)森林保留地、北部泥炭沼泽森林及瓜拉雪兰莪自然公园。
生物圈保留地划分为核心区(严格保护区)、缓冲区(受控活动区)及过渡区(可持续发展区),形成具有韧性的生态系统。此计划呼应雪州政府致力于维持至少30%永久森林保留地比例的承诺,作为州内永续发展的基础。
若成功获批,雪州将成为继彭亨的珍尼湖(2009年)、沙巴的京那巴当岸与克洛加山脉(2014年与2025年)及槟城升旗山(2021年)后,马来西亚第5个拥有此殊荣的州属。

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的生物圈保留地首席研究员西蒂阿兹莎教授于10月在雪州国际商务峰会举行的生物圈保留地提名论坛上指出,这项计划旨在平衡人类、环境与发展的关系,被视为“活的实验室”。
“这不仅是森林或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区,更是展示人类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发展经济的范例。”
她说,团队正完成实地数据收集,并计划于明年正式向UNESCO提交提名文件。”
这81公顷的森林保留地均纳入2023年由雪州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推介的“沙白安南发展计划”(SABDA)框架中。
SABDA计划旨在吸引19亿令吉投资,聚焦农业食品、渔业及生态旅游领域,以创造高收入就业机会,也符合“第一雪州计划”(RS-1)第三项核心推动永续发展。

雪州森林局局长阿兹哈阿末解释,生物圈保留地的理念是将生物多样性保育、经济发展与地方社区赋能结合,形成更具整体性的治理体系。
他坦言,提名过程并非没有挑战,尤其是在2020年曾引发争议的部分乌鲁冷岳北部永久森林保留地(HSKLU)被除名事件。尽管事件于翌年撤销,仅有小部分土地除名,
“州政府随后在沙白安南双溪班让、安邦柏查及武来岸等地新增581.48公顷替代森林保留地。”
他相信,这项认可是推动沙白安南成为国家农业重镇的重要契机,因为当地超过七成土地用于稻米、椰子及棕油种植。
“北部地区的独特生态系统,如泥炭沼泽、红树林与河流,是抵御气候变化的天然屏障。我们会以谨慎态度持续推进,以免影响UNESCO的评估进程。”

沙白安南县议会(MDSB)秘书莫哈末阿兹林指出,SABDA是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。
“此规划确保所有发展项目依据明确的土地使用分区进行;泥炭沼泽、森林保留地及沿海地带均受保护,以保障生态与水资源的长期安全。”
他说,县议会持续推动生态保育计划,包括在双溪班让与双溪班央沿岸种植红树林及水椰,以稳定河川生态及萤火虫栖息地。自2024年以来,已种植约1200棵红树及650棵水椰,合作单位涵盖政府机构、地方社区及非政府组织。
雪州乡村与文化发展行政议员拿督礼占表示,这项UNESCO认可将成为推动北部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“我们希望建设不会破坏自然遗产,反而把自然之美转化为地方经济的附加价值。沙白安南将被打造为全国绿色包容经济的典范。”
这一努力充分体现了雪州政府的施政信念,既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,而应让进步与永续并行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