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
法迪拉:重定义教育为终身学习 融入AI数码知识确保成科技主人

2025-11-05, 凌晨 4:49
法迪拉:重定义教育为终身学习  融入AI数码知识确保成科技主人

(布城5日讯)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指出,马来西亚正通过微认证、数码学习路径及技职教育卓越框架,重新定义教育为终身学习的历程,并致力将技职教育塑造成创新与创业的首选途径。

他说,政府也正在将人工智能(AI)知识与数码流畅能力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中,以确保学习者成为科技的主人而非沦为其仆人,而这一以人为本的数码转型,将以伦理、公平与同理心为指导原则。

他今日在布城创意节次日发表演说时指出,当今世界正经历由AI、机器人技术与量子创新推动,前所未有的科技变革时代,它正在重新定义经济结构、重塑劳动力,并重新定义学习这一行为。

法迪拉呼吁建立全球教育新契约,让人类不仅具备应对未来的能力,更能以智慧、同理心与勇气共同塑造未来。

他说,这一倡议体现大马的信念,也就是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,成为塑造人格与促进全球合作的力量。

“大马的教育改革始终秉持一个简单的信念,也就是国家建设始于思想建设。”

法迪拉说,昌明大马框架正是这一理念的指引方针,致力于以仁爱引领进步、以包容融汇创新,并以道德推动现代化。

他指出,大马正将高等教育定位为促进和平与合作的桥梁,通过科研、学生交流及理解互惠的伙伴关系,连接全球南北。

本届布城创意节的主题为“2030年以后的世界:通过教育迈向韧性未来”。

法迪拉续说,要迈向2030年以后的未来,各国必须从愿景迈向行动、从各自为政转向团结协作,以及从单纯获取转向自主行动,让每名学习者都成为解决方案的构建者,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。

“教育不仅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,更是对人类品格的投资。”

他呼吁各国政府、机构与青年携手合作,共同塑造一个以教育化解危机的世界。

他也赞扬本次的布城创意节是一个恰逢其时的平台,以推动教育迈向具备韧性与永续的未来,并强调须通过赋能与适应变化的教育塑造韧性。

法迪拉说,韧性不仅仅是指恢复,而是面对危机时能够预见、适应与转型的能力,这正是教育通过批判性思维、同理心与创新精神所培育的力量。

“教育能够塑造这方面的能力。它培育批判性思维者、有同理心的公民,以及勇于创新的开拓者。

“透过教育,我们同时孕育智慧与品德,这两者是持久力量的双重支柱。”

他指出,在疫情、冲突或气候灾害等危机时期,教育往往扮演着“无声的第一响应者”的角色,在这之中,教师是稳定的支柱、学生象征坚韧不拔,而教育机构则是适应变革的引擎。

关于我们

Media Selangor Sdn Bhd 是雪兰莪州务大臣机构(MBI)的子公司,作为州政府的媒体机构发挥作用。除了 Selangorkini 门户网站和 SelangorTV 之外,该公司还出版中文、淡米尔文和英文的门户网站和报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