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
教育应以引导为主 体罚不宜重新引入学校

2025-10-27, 早上 6:56
教育应以引导为主    体罚不宜重新引入学校

(莎阿南27日讯)教育者学者认为,鞭打等体罚不应重新引入国家教育体系,相反更适合采取一种兼具教育性和提升意识的惩罚方式。

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族群研究机构(KITA)主任拿督三苏教授接受《雪兰莪媒体》专访时指出,问题不在于体罚,关键是在学校犯下什么错误才需要惩罚呢?

“我小时候在小学也曾受过体罚,但自从人权议题被讨论以来,学生的背景和时代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。”

他认为,学校的惩罚方式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而不是吓唬他们。

“你甚至不需要藤条,有很多其他方式,绕着操场跑三圈也可以。重要的是,他们知道这是错的,并且不会重犯!”

他也抨击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,以至于挑战教师权威的态度。

“稍微打一下孩子就要报警,有时一些小事情被放大,家长没有考虑用更积极的方式提醒孩子。”

教育部长法丽娜早前表示,2003年发布的教育通令关于老师鞭打学生的权限,鞭打不应该在公共场所或学校集会进行,而且不能对女学生施行。

她说,仅有校长或授权的老师,在遵守1959年教学条规(学校纪律)严格准则,才能鞭打学生。

建立家庭数据库的必要性

三苏教授建议,学校和州教育局应更积极和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,以全面处理纪律问题。

“如果我们拥有学生及家庭的数据库,就可以了解人口结构和他们的社会背景,这些知识非常重要。”

询及学校犯罪案增加而令人担忧的情况,三苏则解释,这并非新现象,而反映了社会意识的提升,大家现在更勇于举报。

“我们知道的是已经举报的案例,但我知道还有很多未被举报。过去大家认为马来西亚很安全,没有强奸案,但实际上是有,只是没有被举报揭发。”

他指出,当社会勇于去警局报案,报警就变成一种常态,所以犯罪案件似乎有所增加,其实是公众意识提高了。

“我们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方式监测和理解这发展。如果发生了2、3宗这类案件,并不意味着我同意它们应该发生。但对我来说,之前确实没有关于此类案件的信息。”

据媒体此前报道,雪州万达镇一所中学于10月14日发生校园敏感,一名16岁的女学生在校园内疑遭同校的14岁男同学刺死。嫌犯是曾就读预备班的中一学生。

另外,马六甲一所学校也发生一名女学生被4名男学生轮奸的事件。

关于我们

Media Selangor Sdn Bhd 是雪兰莪州务大臣机构(MBI)的子公司,作为州政府的媒体机构发挥作用。除了 Selangorkini 门户网站和 SelangorTV 之外,该公司还出版中文、淡米尔文和英文的门户网站和报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