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莎阿南27日讯)社交媒体对年轻世代,尤其学生群体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,不仅改变当代学生看待现实的方式、影响身份形成,更催生出持续的“比较文化”。
玛拉工艺大学(UiTM)临床心理学高级讲师西蒂阿米娜指出,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获得关注所形成的压力,正影响着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,包括出现抑郁情况。
她接受《雪兰莪媒体》访问时表示,该群体的思维长期受到数码活动的刺激,因此容易出现“错失恐惧症”(FOMO)。
“这不仅削弱了该群体面对面沟通的能力,更造成对即时回馈的依赖,如社媒的点赞与评论。”
她解释,手游与短视频的不良内容,也会构成不同的负面影响,包括暴力风险、对健康和亲密关系观念出现扭曲。
“举例,色情内容可能造成让他们对性行为,抱持着不切实际的期望,更导致该群体将他人客体化(即把人当作物品般对待或评判),从而降低同理心。”
“过度沉迷手游则可能成为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(coping mechanism),所以必须要由各方共同应对这些问题。”
此前,世界卫生组织(WHO)曾进行一项涵盖欧洲、中亚及加拿大约28万名青少年与儿童的研究显示,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所带来的风险增加,约11%的青少年报告在控制社交媒体使用方面,存在问题。

早前的研究也对青少年因无法控制使用社媒,衍生出社会与心理健康问题,表达担忧。
对此,西蒂阿米娜呼吁,有关当局应将“数码素养”概念列为教育重点,同时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情感支持空间。
她也建议,学生应为自己与科技之间设立健康的界限,并在发现数码压力开始影响身心健康时,及时寻求专业协助。
“这个社会趋势不应责怪任何一方,关键在于我们作为父母、教师与社会一员,如何学习、适应并给予平衡的引导。”
此前,警方证实,社交媒体与手游所造成的影响,可能是促使本月14日发生的万达镇校园命案,即14岁男学生在校内刺死16岁学姐的原因之一。
多名国会议员也在国会上表态,支持为社媒设定使用年龄限制,防止其对儿童心理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