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莎阿南21日讯)在生活成本与房价持续攀升的环境下,雪兰莪州持续推出更灵活、更以人为本的房屋政策,通过兴建可负担房屋、拯救搁置项目,并提升社区宜居环境,让更多雪州人民圆梦安居。
随着2026年雪州财政预算案即将公布,州政府将聚焦三大房屋方向,即强化可负担房屋政策、挽救搁置房屋项目,以及优化住宅维修及维护机制。
雪州房屋行政议员拿督柏汉阿曼表示,州政府的房屋政策已进入更灵活的阶段,通过“我的雪州房屋3.0”(Rumah Selangorku 3.0)政策,从注重“数量”转向更注重“质量及宜居性”。
他说,根据新政策,发展商可在每单位售价介于10万至25万令吉之间的范围内推行项目,但必须配备完善设施,包括多用途礼堂、儿童游乐场及休闲公园,以确保生活品质不被牺牲。
“政府不想只建造更多房屋,而是要兴建真正舒适、适合家庭居住的家园。雪州的可负担房屋必须具备良好的建材、合理的空间与安全的环境。”
从数量到品质:打造宜居可负担住宅
截至目前,雪州共有142项“我的雪州房屋”项目已竣工,共建有4万737个单位;另有37个项目的共1万348个单位仍在兴建中。
与此同时,由州政府子公司推行的“梦想家园”计划(Rumah Idaman)也进展顺利,已有6079个单位完工,另有7755个单位在建。
此外,“精明租屋计划”(Smart Sewa)继续为尚未符合房贷资格的B40低收入与M40中等收入群体提供过渡选择。
柏汉阿曼指出,租屋计划让年轻家庭能在租赁期间累积储蓄与稳定财务,为未来的购屋计划打好基础。

挽救烂尾项目 重建购屋者信心
雪州政府同样重视搁置房屋计划,以让成千上万的购屋者摆脱“有家却住不得”的困境。
柏汉阿曼强调,州政府的立场并非惩罚发展商,而是寻找务实方案,让搁置的房屋项目能够尽快复工。
他说,雪州今年获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拨款5041万令吉,以挽救6项搁置房屋项目;同时通过雪州搁置计划修复基金再拨出1800万令吉。
“许多购屋者因工程停工而陷入困境,因此州政府积极充当协调者,在发展商、银行及买家之间搭建沟通桥梁,确保搁置项目能够重新启动。”
与此同时,州政府也持续展开组屋复新江湖(Skim Ceria),拨款协助维修年久失修的廉价组屋。
雪州房屋及地产局(LPHS)副执行董事莫哈末哈菲兹指出,自2011年以来,州政府已拨款超过1亿5200万令吉进行了399个修复项目,包括修复组屋的电梯、屋顶漏水及提升组屋设施。
“别看只是修电梯或水塔,这些维修对居民意义重大。它不仅改善居住条件,也重建大众对公共住宅的信心。”

推动分层产权发证 促进城市经济循环
州政府另一重点是加快分层地契发放进程,以解决长期拖延的房产持有权问题。
柏汉阿曼指出,过去30年来,大量高楼住宅因文件与土地状态问题,导致业主迟迟无法获得产权。
因此,雪州拨款1000万令吉设立“分层产权基金”(Dana Strata Selangor),用于协助技术协调及产权批准程序,目前已有10个项目受惠,包括巴生的大红花组屋、加影的蒂沙沙登及乌鲁冷岳的Flora公寓,预计将在2026年初完成分层地契产权发证。
莫哈末哈菲兹指出,分层产权延误不仅影响业主权益,也让地方政府面对税收损失。
“分层地契产权落实后,政府可重新征收地税与房产评估税,这不仅是法律问题,更与城市经济息息相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