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5/5】当收容所不再堪重负 市议员:制度与公众意识为关键

2025-10-17, 凌晨 1:00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5/5】当收容所不再堪重负 市议员:制度与公众意识为关键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5/5】当收容所不再堪重负 市议员:制度与公众意识为关键

流浪狗数量持续攀升,既威胁公共安全,也考验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。面对民众投诉与收容压力,各地市政府纷纷探索不同方案,但普遍面对资金不足、公众意识薄弱、执法困境的共同难题。

专家与市议员普遍认为,唯有政策、制度与社会共同配合,才能打破恶性循环,让“安乐死”不再是唯一出路。

安乐死非治本之策 加影拟采TNR模式

加影市议员陈狄源指出,自2024年起,加影市议会(MPKajang)多采用设笼诱捕方式处理流浪狗,但效率不如传统捕狗,因狗天性机警,不易上当。部分民众因进度缓慢而抱怨,甚至有人私自放走已捕获的狗只,令执法努力付诸东流。

被捕犬只通常送往万津中转站,由非政府组织负责照顾。依照法令,狗只若7天内无人认领将被安乐死,但实际往往拖延至一两个月,导致收容所饱和。

“无论是不断收容还是安乐死,都非治本之策。”他说,市议会正考虑转向 “捕捉—绝育—放回”(TNR),并计划配合居民协会加强教育与宣导。

“国外如土耳其已有成功案例,但本地仍受限于经费与社区意识。最关键的是,狗主必须负责任,不弃养并为宠物绝育,否则问题将无休无止。”

加影市议员陈狄源。(图:取自脸书)

陈狄源强调,若要落实TNR,需视财务状况而定。绝育后的狗必须先观察,再放回原处,同时加强宣导,以免民众因“狗仍未消失”而反对。

“以目前情况来看,中转站每日开销沉重,每只狗需约10令吉,收容近百只,但待处理的数量却超过上千只。”

投诉八成与野狗相关 士拉央拟与NGO推绝育计划

士拉央市议员余深恩透露,野狗问题始终高居投诉榜首,仅今年5至7月,市议会接获945宗动物相关投诉,其中732宗涉及野狗,占比高达80%。猫咪投诉则有92宗。

“野狗泛滥的根源在于繁殖,因此绝育才是关键。若公众随意喂食,又不做结扎,只会造成恶性循环。”

他指出,市议会辖下的万挠收容所并未实施安乐死,而是收容至自然老死,因此早已饱和。

“我们已在会议积极讨论此课题,许多市议员建议效仿森美兰州,透过积极绝育来控制数量。但手术费用高昂,每只需100至200令吉。”

他补充,市议会主席已指示相关部门探讨方案,包括参考NGO的专业意见,甚至考虑让市议员在获得补贴下,于各自选区推行绝育计划,以全面改善问题。

士拉央市议员余深恩。(图:当今雪州)

滋扰不断难根治 梳邦市厅推“捕获-绝育-安置”

梳邦再也市议员李燕韵指出,市政厅(MBSJ)接获投诉后会出动抓狗队,尤其涉及咬人或追人的个案。被捕犬只送至中转站,若无人认领或领养,通常三个月后依兽医建议安乐死;若被领养,狗主则必须申请狗牌。

她说,市政厅鼓励民众为宠物绝育,并通过 狗牌费用差额 引导:已绝育申请仅需10令吉,未绝育则需100令吉。

“这不是惩罚,而是避免繁殖过多后被弃养,导致巴刹或食肆附近狗群聚集,滋扰民众。”

她坦言,市政厅对TNR态度谨慎。早前曾在某住宅区试行,但放回后的狗咬人,引发邻居不满,最终计划流产。

“问题在于,若放回的狗再伤人,责任由谁承担?此外,流浪狗会跨区流动,难以彻底解决问题。”

因此,梳邦再也目前的方向是 “捕捉—绝育—再安置”,并与NGO合作,拨款执行领养计划,既减少野狗数量,也兼顾动物福利。

梳邦再也市议员李燕韵。(摄影:MOHD KHAIRUL HELMY MOHD DIN/MEDIASELANGOR)

关于我们

Media Selangor Sdn Bhd 是雪兰莪州务大臣机构(MBI)的子公司,作为州政府的媒体机构发挥作用。除了 Selangorkini 门户网站和 SelangorTV 之外,该公司还出版中文、淡米尔文和英文的门户网站和报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