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4/5】不是“抓了就算” 地方政府面对治理挑战

2025-10-16, 凌晨 1:00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4/5】不是“抓了就算” 地方政府面对治理挑战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4/5】不是“抓了就算” 地方政府面对治理挑战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4/5】不是“抓了就算” 地方政府面对治理挑战

猫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,但在街头,它们往往被视为威胁。从追逐路人到制造卫生问题,流浪动物数量的持续攀升,已成为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挑战。

近年来,雪兰莪州乃至全国各地的投诉量不断增加,光是巴生皇城市政厅每月就接获多达200至300宗相关投诉。单靠捕捉与收容已无法追上流浪动物繁殖的速度,更引发动物福利团体与民间爱狗人士的反对声浪。

在安全、卫生与动物福利之间,地方政府必须兼顾多方考量,却往往面临资源有限、执行争议和公众期待交织的局面。如何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,兼顾人道与长远治理,已成为地方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。

巴生皇城市政厅的流浪狗中转站至今收容近30只流浪狗。

流浪狗中转站饱和 巴生拟建大型收容所 

在巴生皇城市政厅(MBDK)设立近20年的流浪狗中转站内,目前约有30只犬只等待安置,包括一只曾攻击居民的母狗和一窝狗崽。

巴生市议员李富豪坦言,流浪狗已成为全国性课题,成因包括垃圾与厨余管理不善,以及公众随意投喂。

“投喂出自爱心,但若没有绝育,反而加速繁殖。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提升公众意识,主动为狗只结扎。”

他说,市政厅每月接获约200至300宗投诉,需捕捉100至200只流浪狗。

“这不仅涉及庞大开销,还需要人力长期投入。犬只被捕后将在中转站观察14天,若无人认领或领养,才会依照既定程序处理。”

目前,中转站每天消耗两包以上饲料,加上人手不足,形成沉重负担。

李富豪坦言,流浪狗一年可产三胎,每胎3至12只幼犬,“繁殖速度远远超过捕捉速度”。

因此,巴生皇城市政厅计划在英达岛兴建占地6英亩的新动物收容所,内部设开放活动区与结扎中心,以配合TNR逐步控制数量,预计需两年完工。

巴生皇城市议员李富豪与公共卫生组主任苏克里向《雪兰莪媒体》讲解,巴生流浪狗中转站的运作和问题。

仅7人力严重不足 每月300宗投诉难消化

巴生皇城市政厅公共卫生组主任苏克里透露,巴生区最常见的流浪狗投诉多与安全相关,例如追人、咬人,甚至小孩被追赶。

“犬只天性机警,我们一出现往往就逃走,因此捕抓难度很高。”

目前,市政厅仅有两支抓狗队,共7名队员,分别负责南区与北区。但平均每天接获近300宗相关投诉,人手极为紧张。

“尽管如此,我们不仅进行捕抓,也与社区和NGO合作,举办大扫除行动,并协助狗主为犬只进行绝育,从源头控制数量。”

野狗泛滥问题令各地方政府头痛不已。

瓜冷率先推行TNR 斥资192万建收容所

瓜拉冷岳市议会(MPKL)自2024年起成为雪兰莪州首个推行TNR的地方政府,以应对区内日益严重的流浪狗问题。

瓜冷市议员洪丽蓉指出,市议会持续推动绝育,但挑战依然巨大。

“例如做了50只手术,很快又有100只新狗需要绝育,繁殖速度太快。”

为改善设施,市议会斥资192万令吉,在万津郊区兴建占地一英亩的新收容所,以取代现有狭窄且饱和的设施。新收容所规模更大,能容纳更多犬只。

她解释,市议会在接获投诉或巡逻发现流浪狗咬人、追人或制造卫生问题时,会在相关地点设狗笼诱捕。被捕犬只送至收容所后先进行绝育,再观察一段时间,随后放回原处,并做记号方便辨别。

“ TNR并非短期见效,而是长期方式。若没有民众配合,单靠市议会难以彻底解决问题。”

瓜拉冷岳市议员洪丽蓉。

成本高企 公众行为影响成效

洪丽蓉透露,为一只狗做绝育手术的费用约200至300令吉。从2024年至今,市议会已为400至500只狗完成手术,开销达8万至15万令吉,还不包括粮食、管理员薪资与水电等。

“因此,我们希望更多非政府组织能与市议会合作,以更合理的价格提供手术,让更多流浪狗绝育。”

她直言,民众随意投喂是导致流浪狗持续繁殖的原因之一,但目前没有法律加以规范。

“如果真心爱狗,请把它们领养回家,带去绝育,而不是随意投喂。”

她强调,市议会在执行时必须步步为营,避免引起动物保护组织或爱狗人士的反对。

“我们也遇过爱狗人士擅自放走捕捉中的犬只,或有人抱怨市议会动作太慢,甚至质疑为何捕获后放回原处。”

她呼吁公众给予更多理解与配合,并建议雪州政府制定统一的流浪狗管理指南,联同兽医局推动大规模绝育,以事半功倍。

关于我们

Media Selangor Sdn Bhd 是雪兰莪州务大臣机构(MBI)的子公司,作为州政府的媒体机构发挥作用。除了 Selangorkini 门户网站和 SelangorTV 之外,该公司还出版中文、淡米尔文和英文的门户网站和报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