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2/4】弃养与缺乏绝育酿流浪危机  专家倡推TNR人道治理

2025-10-14, 凌晨 3:00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2/4】弃养与缺乏绝育酿流浪危机  专家倡推TNR人道治理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2/4】弃养与缺乏绝育酿流浪危机  专家倡推TNR人道治理
【街头,不该是它唯一的家2/4】弃养与缺乏绝育酿流浪危机  专家倡推TNR人道治理

照片:受访者提供

街头的流浪猫狗,已成为我国城乡共同的“日常景象”。它们翻找垃圾、四处游荡,既引发“人狗冲突”,也反映出社会在宠物饲养、公共政策与教育上的不足。

在流浪动物数量持续攀升的背后,既有弃养与缺乏绝育,也有公众对责任饲养意识的不足。《雪兰莪媒体》本期专题汇集专家、训犬师、饲主与地方政府的声音,梳理问题脉络,探讨人道与长远的解决方案。

单纯喂食或弄巧反拙

在街头,不乏热心人士自费或利用厨余喂食流浪动物,有者甚至定时“派餐”。然而,随着数量不断攀升,流浪动物繁殖已几近失控,人狗冲突与虐待事件接连发生。

兽医兼动物福利专家李尤萍指出,单纯喂食会让流浪动物更健康、更具繁殖力,若无配套管控,反而加速数量激增。但若全面禁止喂食,则等同于让动物饿死,同样残忍。

因此,她倡导“负责任的喂食”:喂食者必须确保动物已绝育、健康安全,且不会对人或其他动物构成威胁。

她解释,母狗从5个月大即可繁殖,每年可产下近20只幼犬;公狗则会在发情期为争夺交配权频繁打斗,都是数量激增的主因。

至于狗咬人,她澄清,多数案例发生在家养犬而非流浪犬。儿童是主要受害群体,因此必须加强公众教育,尤其是儿童的防范意识。

李尤萍与其宠物猫“Alfie”。

捕杀难获支持 TNR更人道

李尤萍指出,目前地方政府多依赖捕捉或清理手段,但这种方式已逐渐不被社会接受。

她主张推行“捕捉—绝育—放回”(TNR)模式,前提是由合格兽医执行、社区可容纳自由活动的动物,并有负责任的照护者持续管理。

她强调,治理流浪动物无法依赖单一手段,而需长期、综合措施,包括加强教育与公众意识、推动负责任的宠物饲养、防止弃养和遗弃、普及狗咬预防知识、规范喂食与控制繁殖,以及政府的长期承诺。

“治理流浪动物是一项长期公共服务,不可能短期见效,唯有长远规划,才能让所有生命获得尊重。”

弃养与缺乏结扎 雪球效应加剧

拥有17年经验的训犬师张展实则直言,弃养与缺乏绝育才是流浪狗激增的根源。

“一只母狗一年能生10多只幼犬,如果没有绝育,数量将如雪球般快速增加。执法部门捕狗的速度,远远追不上繁殖速度。”

他认为,唯有全面实施TNR,由政府与民众合作,持续追踪母狗、进行结扎与标记,再放回原处,才是有效的管控方式。

训犬师张展实拥有17年经验的。

执法与培训不足 捕捉方式待改进

张展实呼吁政府推出整体规划,让公众理解TNR的重要性,并协助追踪与送交结扎。

他强调,狗并非天生具攻击性,多数攻击源于人类挑衅或遗传问题。民众若遇流浪狗,应保持冷静,避免拔腿就跑,以免激发狗的防御反应。

他也点出,地方政府官员因缺乏专业培训,在捕捉过程中常引发争议。

“官员并非不负责任,而是缺乏训练。我建议捕捉人员应先熟悉狗的习性,以更人道的方式操作,例如先用狗饼吸引,再伺机捕捉,而不是一到现场就直接使用装备,导致狗狗警觉性更高。”

曾到海外受训的张展实强调,狗并非天生具攻击性,多数攻击源于人类挑衅或遗传问题。

关于我们

Media Selangor Sdn Bhd 是雪兰莪州务大臣机构(MBI)的子公司,作为州政府的媒体机构发挥作用。除了 Selangorkini 门户网站和 SelangorTV 之外,该公司还出版中文、淡米尔文和英文的门户网站和报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