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峇都喼8日讯)士拉央第12区居委会首次走入马来社区开办“免费华语补习班”,吸引约10名学员参与,最年长者为82岁,学员们提笔记下拼音与简单汉字,盼借此掌握中文基础口语,促进跨族群交流与感情。
士拉央市议员余深恩指出,继他开办的国语和英语补习班获得热烈回响后,居委会在白沙罗国会议员哥宾星办公室,以及雪兰莪社会关怀组织的配合下,走进友族社区并开办华语补习班,让友族同胞有机会接触汉语。
他昨日受访时说,负责授课的叶亚才为小学退休老师,拥有50年的教学经验,也曾在国际学校任教汉语长达17年,对方不久前主动与其联系,表达欲回馈社会的意愿,因此双方同意开办华语补习班,让社区增加实用知识。
“我透过各社区群组,包括清真寺的群组宣传这项补习班,随后发现许多友族都对这个补习班深感兴趣,最终有15人报名,但部分因突然有事而未能前来,所以首天共有9名学员上课。”
他说,该补习班优先给年长者报名参加,而上课的学员包括清真寺的“长老”,接受英文教育而不谙华语的华裔,以及欲学习汉语经商的印裔妇女。
“如今,雪州已迈入老龄化社会,参加语言补习班不仅可增加额外知识,且一个小时30分钟的课程,也能让年长者打发时间,借此让该群体的生活更充实,余生不留白。”

他提及,他从今年3月起分别开办国语和英文补习班,并获得热烈回响,两个课程的参与人数,从原有的20人激增至80人。
“对此,我决定走入马来社区开办华语补习班,让马来人也有机会学习中文与汉语,借此拉近各族之间的距离,减少种族之间隔阂与摩擦,而不是相互猜疑。”
该补习班于每逢周二,上午10时至11时30分在比达拉花园多用途礼堂(Dewan Serbaguna Taman Bidara)进行,学员人数不受限,除了接受线上报名外,也欢迎各族人士直接登门参与课程。
热爱语言盼学中文增进各族感情
●祖基裴礼(居民)

虽然我已82岁高龄,但仍希望能透过学习来活络脑筋并增强记忆力,所以报名参加补习班,学习基本的中文。
我本身很喜欢语言,如看到华裔邻居都会用几句中文问候语交谈,平时乘搭电召车遇到华裔司机,也会道声“早安”与“你好吗”,到嘛嘛档也会用淡米尔语说“谢谢”或“你好”等。
透过这补习班,我可以了解到汉语的基础,如拼音的构造,同时也可借此了解汉语与中华文化,往后若面对华裔时,也可以说上几句中文,而我也深信,学习各族语言可增进各族之间的感情,继而减少摩擦并促进和谐。
学习中文不难·坚持完成课程
●莫哈末扎拉尼(居民)

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拼音和发音,也因为这堂课,我发现以往在巴刹学到的“早晨”是广东话,而非中文,正确是“早安”,这让我长知识了。
我国是多元种族社会,如我周遭邻居都是华裔,有时邻居孩子向我打招呼时,我想说中文却不会,因此希望能学习并掌握基础中文,同时了解中华文化。
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掌握所有汉字,但起码能与华裔进行简单的沟通,如此一来,便可促进各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。
我认为叶老师授课非常优秀,清楚明了,因此我会广招朋友一起学习,并会坚持到课程结束为止。
此外,我也感谢市议员为我们带来这项免费的补习班,不仅能让我们学习多一种语言,同时也可打发时间,与其在家无所事事,倒不如前来学习。